王晓强:恰恰相反,东莞产业性博物馆太多,14座私人博物馆里,由公司和私人老板创建的博物馆占了一大半。徐坚:国内的民营博物馆最缺乏的就是专业,没有很好的策展人,藏品鉴定和展览、陈列设计都不规范。东莞民营博物馆被指经营太业余 应提高准入门槛
东莞民营博物馆被指经营太业余应提高准入门槛
圆桌
出场嘉宾
徐坚:中山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
邓淦辉:东莞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黎平: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婚俗博物馆创始人
王晓强:本地收藏名家
市民吕先生:某中学老师
东莞的民营博物馆越来越多。就在今年,还不断有盒子、枕头、东桥艺术品收藏等私人馆相继冒出,但很多博物馆的经营一般,市民也很少关注。对此,很多业界的专家和学者表示,目前民间私人博物馆管理经营太过业余,准入门槛机制太低,甚至有私人藏家借建馆圈钱,并未能实现博物馆的公共性。
“博物馆不是个简单的场馆、藏品和陈列的组合,而是要体现社会教育功能。现在阿猫阿狗都能建博物馆,乱象自然少不了。”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坚认为,仅向私人博物馆砸钱还不行,应该提升博物馆的准入门槛。而每年100万的专项资金,应用于扶持有特色的专业博物馆。
补贴
100万专项资金不能被套用
南都:东莞出台政策每年设立100万专项资金扶持民营博物馆,你怎么看?哪一类博物馆最需要扶持?
徐坚:民营博物馆可以分为这么三类:一是大家族和财团建的艺术类博物馆,这些通常属于艺术精品类博物馆,财团资金雄厚;第二类是行业或者团体兴办的专业性博物馆,比如东莞有就很多这种类型的博物馆,因为东莞制造业发达,这也是地方的特色,我觉得可以倾向性给予专业博物馆支持;最后一种是乡村、社区类博物馆,例如东莞蚝岗民俗文物馆,这就是很好的社区展馆,在民间资源很多,可惜被挖掘得还不够。当然,乡村、社区博物馆私人建造的并不多,大多是出资。
王晓强:恰恰相反,东莞产业性博物馆太多,14座私人博物馆里,由公司和私人老板创建的博物馆占了一大半。反观,能体现东莞社会历史文化的民营性博物馆少之又少。所以在资金投入上,更多应该鼓励和支持这样的博物馆。
黎平:即使投入100万,对目前东莞的民营博物馆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民营博物馆里也分三六九等,有些私人老板追求所谓的豪华、品味,建个博物馆动不动耗费几百万上千万,的这点补贴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倒是不少民俗、文化性博物馆,因为规模小,投资有限,若有一点补助就能让它们可以延续。其实,14座民营博物馆只是前两年的数据,现在东莞肯定不止这些。
邓淦辉:东莞不比、西安这样的古城,有上千年辉煌的文化根基,不可能有故宫或者兵马俑来震撼世界。但东莞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这里是全国最著名的制造业大城,产业分布很集中,所以应该是私人博物馆的天堂。所以,我个人比较按照类型来扶持,凡是体现当地特色,有主题性的博物馆,都应该大力支持。可是也要通过建博物馆圈钱。有些实在当不起博物馆这个称号,也弄个场所,摆几件文物就叫博物馆,借此套用资金。
吕先生:几年前就说要建图书之城、音乐剧之城,现在又吵着建博物馆之城。在东莞这样一个地级城市,读书、看戏的文化市民不多,建那么多博物馆可想过有几个人会去看?
别说各种私人博物馆,就是市博物馆、展览馆,平日里也都是冷冷清清。我去过几个私人博物馆,除了我自己外,根本看不到游客。还有一些私人博物馆,普通市民甚至从来没听说过。与其扶持民营博物馆,不如多花点时间、精力在公办博物馆里搞点好的展览,让市民开开眼界。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