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东莞风俗 > 正文

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多元融合重塑东莞

类别:东莞风俗 日期:2015-7-21 17:48:21 人气: 来源:

  市民“泡馆”已成常态 王俊伟 摄

  策划:林海利 许志权 统筹:马勇 撰文:羊城晚报记者 唐波 陈强

  沿着东莞市政中轴线两边,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玉兰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东莞报业大厦、东莞电视中心等设施一字排开。在中国内地的城建布局中,还没有哪一个城市的文化设施如此密集。

  “工厂”、“文化沙漠”等说法,一度让东莞人觉得委屈。但鲜为人知的是,东莞在文化建设上的投入之巨,几乎无城能敌。十多年来,东莞先后推行了“文化新城”、“文化名城”两个战略。从2011年起,东莞共投入50亿元设立“文化东莞”专项资金。东莞一边力促传统岭南文化的复兴,另一边兼收并蓄吸纳外来文化。莞香莞草、可园、南社、粤曲等,已经无法完全概括东莞的城市性格。动漫、阅读、篮球、音乐剧、博物馆、东莞茶仓等,早已成为东莞新的文化符号。

  阅读之城市民“泡馆”成常态

  5月28日深夜11点,东莞市中心广场渐渐静了下来,一旁的图书馆却依然热闹。大厅里,一名叫刘冰的小伙子手中捧着一本《影响中国的东莞人》读得津津有味。刘冰说自己刚来东莞,在一家外企做工,夜间没事就到图书馆看书。让刘冰意外的是,东莞的图书馆竟然24小时不打烊。

  其实,早在2005年9月,伴随着东莞图书馆新馆的开馆,全国第一家无人值守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就正式向读者。2007年12月8日,东莞图书馆又推出了全国第一家图书自助服务站(图书馆ATM)。2011年,东莞实现了32个镇(街)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全覆盖,在全国率先营造出城市全民阅读新。

  “当初有人担心图书馆是‘靠钱砸出来的形象工程’,没想到开馆后门庭若市”,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介绍说,至2014年底,东莞图书馆自助图书馆年外借图书9万册次,去年阅览量达713万人次,图书借阅量近400万册,居广东各地级市之首。

  有了好的硬件,东莞开始完善软件配套,从2005年开始,读书节每年举办一届,掀起“全民阅读”热潮。与东莞读书节一同开展十年的活动品牌“市民学堂”,则被亲切地称为“知识加油站”。

  成长中的城市需要哺育,年轻的东莞对文化的渴求更为殷切。就连东莞的主政者也积极阅读,东莞市委徐建华自上任以来,亲自制定了东莞市领导读书学习方案,每月向领导干部推荐两本书。2012年1月至今,徐建华荐书已有80本之多。这80本书大致可以分为经济科技、社会管理、行政三大类。其中,经济科技类书目最多,达36本,占45%;社会管理类18本,占22.5%;行政类24本,占30%。此外,两本历史文化类的书籍也出现在徐建华的荐书中,刘冰所读的《影响中国的东莞人》便是推荐的书目之一。

  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了市民的图书消费力。今年1月初,当当网发布“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东莞以年购书总量4757064册,位列全国“非直辖城市图书消费十大城市”第十位,在省内仅居广州、深圳之后,是进入该榜的两个非省会城市之一。让感到惊讶的是,东莞人一年的图书消费量竟然超过了江西、广西、云南等13个省(自治区)。

  博物馆之城人均拥有量超广州

  莞城博厦社区,辖区面积仅1.2平方公里,却矗立着可园、东莞文学艺术院、岭南画院、莞城美术馆、森晖自然博物馆等多个文艺设施,东莞对文化的投入,有力地驳斥着“文化沙漠”之说。

  在东莞经营餐饮20年的黎平是这个城市有名的吃货,不过自打2006年开建个人第一家饮食风俗文化博物馆之后,他又多了个爱好:寻宝。“以前,走到哪吃到哪,现在还得走到哪寻到哪。甚至连人家仓库都不放过。”如今,黎平一手兴建的博物馆有三家,除了饮食风俗文化博物馆外,还建了枕头博物馆和婚庆博物馆。

  在数量上,东莞的人均博物馆拥有量甚至超过了广州,广州1200万常住人口只有不到50家公民营博物馆,800多万常住人口的东莞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4座,其中有17座都是民企老板自掏腰包兴建的。还有一组数据可以体现东莞“博物馆之城”的名副其实:在广东省文物局登记注册的44座民办博物馆中,东莞有9座;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2013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中,东莞有8座民办博物馆入选。

  有意思的是,大多数博物馆不单传承文化,还引领产业发展。以建陶博物馆为例,作为唯美集团的“研发部门”,其将艺术为产品,每年为唯美陶瓷带来20%的业绩增长。唯美集团党委副何继业说,2007年博物馆研发了第一款文化产品———唯美壁饰,被装饰在奥运重点工程地铁五号线东单站,以展示人文奥运,这种把艺术陶瓷与建筑陶瓷有机结合的文化产品,在市场受到广泛欢迎。

  音乐剧之都高雅艺术平民

  去年9月,第十三届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12-2014) 获名单揭晓,东莞3部作品——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歌曲《百年一梦》、图书《百年钟声——沉思录》赫然在列。

  早在2001年,东莞就确立了“文化新城”的新城市定位,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造城运动,开始实施“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以及“广场文化之城”的“文化三城”建设。此后,又加上“音乐剧之都”,希望用10-20年时间,在东莞形成“三城一都”的文化品牌新格局。

  在的主导下,东莞八年推出了12部音乐剧,成为国内原创音乐剧产量最多的城市。这些作品中,有文化合璧的典型之作《蝶》、有两岸三地人皆热捧的人气之作《爱上邓丽君》、有饱含时代回忆的温情怀旧之作《三毛流浪记》、有承载社会教育反思的催泪之作《妈妈再爱我一次》、有着眼工人群体“中国梦”的诚意之作《钢的琴》、有高举红军长征的之作《王二的长征》,以及问世不久的融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探索之作《聂小倩与宁采臣》等等。

  “东莞青睐音乐剧从来不是一场曲高和寡的政绩工程”,东莞市文广新局表示,“中国十大剧院”之一的东莞玉兰大剧院自建成以来,引进了多部国内外著名音乐剧前来演出。在的票价补贴下,同类演出,东莞的票价只有广州、深圳的1/2,上海的1/3。补贴以及低票价抢票、学生和老人购票优惠等活动让市民以较低的票价看到了国际级演出。

  茶香之城引文人墨客汇聚

  今年“”上,“莞香”“东莞茶仓”两个词首次出现在了东莞市工作报告中。一方面筹谋着如何让莞香这样的传统文化复兴,另一方面也在考虑如何使近年来兴起的茶文化走得更稳。

  明代以前东莞已广泛种植莞香,并成为重要的沉香集散地。寮步牙香街在明清繁盛时期,常年香雾缭绕,名扬四海,成就了“广东四大名市”之寮步香市的美名。但近代以来莞香树遭滥砍滥伐濒临绝迹,香市衰落,“莞香”一度出现断脉的。2012年起在市的力推下,寮步开始启动“古代香市现代香都”莞香文化项目。复原牙香街,建设香文化知识馆、制香工坊、香市公园、十里香堤、香市古街复原工程、香文化博物馆等等。其中,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以香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主持设计。馆内珍藏了世界各地沉香,可以让游客穿越历史,感受沉香历史文化的巨大魅力,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空间场所,亦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香文化最重要的之一。

  除了香,文人案头另一佳品必为茶。东莞不产茶,但每年的茶叶交易金额超过30亿元,在国内仅次于广州。其中,黑茶藏茶量巨大,收藏着云南普洱茶五分之一的产量,藏茶总量超过30万吨。因此,也成就了“藏茶之都”的名誉。

  一盏香,一壶茶,东莞吸引来大批文人墨客。“文化周末大讲坛”已举办了7年,囊括了国内最活跃的一批文化名人,其中不仅有莫言、王蒙、贾平凹、余华、梁文道这些有大众声誉的名人,也有《读书》原主编沈昌文、先锋导演张元等知识阶层所推崇的小众人物。“过一个文化周末”已经成为众多东莞市民的生活习惯。

  数说

  东莞已建成公共图书馆(室)64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588个、自助图书馆及图书馆ATM40个、博物馆34座、文化广场769个、“农家书屋”589家、市民艺术中心1个,实现了各镇(街)文广中心达省“特级文化站”标准和全市村(社区)文化设施达“五个有”标准。

  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136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283亿元,年平均增长超过18%;占DGP比重由2008年的3.67%提升到2014年的4.82%。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P比重位于广东省各市第三位。2014年东莞电影票房达3.55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44%,居全省第三、地级市第一。

  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和贸易博览会自2009年开始在东莞已成功举办六届。六年来,漫博会累计参展企业2474家,参展面积超66.5万平方米,参与人数超过334万人次,已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动漫产业盛会,在国内形成了“北杭州、南东莞”的行业展会格局。

  创新政鉴

  根据建设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东莞陆续出台了《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东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财政等各项扶持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创新最强音

  实现高水平崛起,文化是根本。实现高水平崛起,必须有的文化作为支撑。

  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意识,在原有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发展以海纳百川为导向的文化、以秩序为导向的文化、以为导向的文化、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文化、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文化,为高水平崛起提供有力的思想基础、规范、引领和文化支撑。城市文明、彰显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浓厚文化积淀,塑造高水平崛起的支柱。

  ——东莞市委、市常委会主任徐建华

关键词:东莞饮食风俗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赞助合作: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东莞生活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