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东莞人文历史 > 正文

广东东莞:千年古邑 文脉流长

类别:东莞人文历史 日期:2023-2-14 12:26:43 人气: 来源:

  10月28日晚,由广东省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千年传承 历史名城”文艺晚会在莞城街道东门广场上演,用童谣、木鱼歌、粤剧等形式诠释东莞的历史荣光和城市魅力。东莞建城至今1260年,历代东莞人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记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的基础。透过不断变换的舞台背景,人们看到了一幅悠悠古韵与现代新城相映成趣的美丽图景。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东莞不少文博单位成为人们出游的热门景点。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和沙角炮台等4个景点更是备受游客青睐,平均每天迎来游客超过10万人次。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徜徉在东莞的文化遗存间,行走在东莞的历史长河里。

  在东莞市城区5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3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在南城街道蚝岗社区,有一个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蚝岗贝丘遗址,记录了珠三角先民的生活场景。与它相距不远的莞城街道博厦村,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的可园不仅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更是岭南画派的孕育地之一。在可园附近的、教场街街口,立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却金亭碑记录了明代番禺县尹李恺却金不受的廉政故事。

  除以上三处外,东莞还有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广九铁石龙南桥等4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在东莞24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7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数量在广东省排名第四,仅次于广州市、潮州市和韶关市。这其中,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是东莞最为知名的历史遗址;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距今800多年;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华南地区抗战的历史;广九铁石龙南桥是广东现存的早期铁桥。

  东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存文物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时间序列完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近现代,完整地再现了东莞城市发展的脉络与轨迹。除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外,东莞还有22处广东省文物单位,包括村头村遗址、蒋光鼐故居、国殇冢、容庚故居等,以及106处东莞市文物单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东莞实地调查文物线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23处。

  在东莞千年的人类活动中,留下了风格迥异、类型丰富的历史建筑。2011年、2016年,东莞先后公布了两批共278处历史建筑,主要以明清及时期为主,建筑类型包括教祠庙书院、宅邸民居、名人故居、历史事件或机构纪念地、骑楼和代表性建筑等。目前,东莞正在启动关于历史建筑的认定、公布工作。其中,鳒鱼洲工业区正有6处新增历史建筑在公示。

  此外,东莞还有6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龙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虎门镇);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茶山南社、石排塘尾),7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另有中国传统村落和省级传统村落各6处。这些古镇古村保存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多彩的传统民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文化价值。

  在莞城中兴—大西街区16.33公顷的范围内,保存着10条历史街巷、2处文物单位、37栋历史建筑、82处传统风貌建筑,以及1条石板、2处古井。该街区自明代至今一直是东莞重要的商贸区,拥有52条街巷。作为东莞历史上最重要的骑楼式商贸区,其总体布局、传统风貌和商贸氛围延续至今,保存着萃英楼(1932年)、觉觉楼(1939年)、养和书局等骑楼建筑。

  除中兴—大西街区外,象塔街、兴贤里两处历史文化街区和县署、可园、钵盂山3处历史地段也是东莞历史遗存的集中地。这些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完整,既是历史事件、社会活动的,又具有丰富、原真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人文底蕴,是东莞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寮步镇竹园历史文化街区4.22公顷的范围内,“背山面水、梳式街巷”的广府聚落格局和风貌清晰可见。在这里,水塘、风水林等山水要素保存完好;建筑基本延续旧时风貌,存有大量精美的木雕、灰塑、石雕建筑构建以及笔画、彩绘等装饰;这里的居民多为原住民,饮食文化、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延续至今。

  在东莞历史城区外,像竹园历史文化街区这样的历史建筑集中区域还有多处,主要包括大雁塘历史文化街区、东城周屋历史地段和余屋历史文化地段。它们是东莞城郊居住聚落发展的典型代表,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和发展的珍贵实例。

  今年10月以来的每个周末,东莞市文化馆堪比知名景点,人们络绎不绝地走进设置在这里的非遗墟市,品尝、欣赏、购买东莞有名的传统美食、手工艺品。非遗墟市为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搭建了展示和宣传的平台,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欢迎和市民的热捧。

  东莞具有、多元、包容的文化传统,广府、客家、华侨、疍家等文化不断交融演绎,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语言、艺术、音乐、技艺、礼仪、民俗、传说等形式保留并延续至今。广东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杜绍勤说,东莞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非常多,数量位居广东省前列,而且拥有比较健全的、申报机制。

  目前,东莞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1人。

  脖子上有痣代表什么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辰,清晰地记载了东莞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演进、传承的径。如在广府族群聚居区,东莞各类粥品、小吃反映出岭南饮食之精、风味之异;传统技艺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工艺独特,国家级非遗项目千角灯工艺精湛,为东莞民间艺术品一绝;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一项重要的传统节日活动,以比赛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气氛热烈而声动一方;木鱼歌、粤剧、龙舟说唱等民间曲艺随处传唱,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而以樟木头、清溪为代表的客家麒麟舞,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屡获项,成为东莞客家文化名片。极具东莞特色的沙田咸水歌世代传唱,成为疍家文化的重要标志。而大量的外来族群带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与文化,在东莞交汇、碰撞和融合,形成了新的东莞民俗文化。

  近年来,东莞的多个非遗项目走出,在全省全国乃至海外参加各类展演、比赛,向人们讲述莞风莞韵的独特魅力,成为展示东莞城市形象的“文化使者”。在9月21日至25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东莞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麒麟制作(彩扎)、莞香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莞草编织、庾家粽制作技艺、高埗矮仔肠制作技艺等项目亮相,精美的非遗展品吸引了众多参展客商,现场交易额持续攀升,大大提升了东莞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键词:东莞人文历史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赞助合作: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东莞生活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