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目前规模最大的全国性历史教育公益赛事——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历史记录大赛公布终审结果,347篇文字作品和23份视频作品从上万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至2016年4月1日截稿,全国20多个省级行政区的近千所学校集体组织参赛,数万名学生参与,经过学校初选后,共一万多篇稿件提交组委会,经两轮评审筛选后,再由专家评委会进行终审。专家评委会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熊景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亚夫、著名作家林达、香港大学教授钱钢等50多位两岸三地一流学者、作家、媒体人组成,给大赛评审提供了专业性的保障。
经过近三个月的紧张评审,共有347篇文字作品和23份视频作品脱颖而出获奖。优秀的获奖作品将集结成册出版,同时也会在微信、网站等平台上刊登、分享。
据了解,本届大赛由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资助,得到东方历史学会、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口述史研究》等机构的学术指导,《南方周末》、《中学历史教学》、未来训练营、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等媒体、单位也作为合作机构参与到大赛中来。网易新闻客户端历史频道作为联合主办媒体,对大赛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从2011年起至今,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六届,每届参与的学生都超过万人,参赛中学校累计超过1000所,全国范围内累计参与的省份达到30多个。团队累计培训教师、学生十万多人,数十位专家学者提供评审、指导和专题讲座等志愿者服务,数百位教师、家长、学生申请成为志愿者。已经正式出版三本图书:《课本上不说的历史》(中信出版社2012)、《课本上不说的历史2》(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我们的家史》(鹭江出版社2014)。
不管获奖与否,对于这些参赛的学生来说,开口询问家人的历史,踏上这条寻根之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和成长。组委会表示,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共同书写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历史。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