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东莞美食 > 正文

端午假期寻味东莞

类别:东莞美食 日期:2021-1-22 14:30:32 人气: 来源:

  6月14日,豆瓣评分高达9.2分的《风味》第二季收官,6月21日,城市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当天,“稻来”纪录片团队的掌舵人陈晓卿发了微博:“这是稻来成立后的第一部作品,历时两年,终于得见观众。今晚九点半,各位请移步广东卫视,腾讯视频、新浪微博同步,我们一起寻味。”美食家蔡澜也转发了微博。

  继四年前的《寻味顺德》之后,岭南风味的新一轮探索之旅正式拉开帷幕:荔枝、腐皮豆浆、林旁粽、黄油蟹、阴菜、腊味、冬四宝……东莞美食全部C位出道!

  过去的二十年来,东莞以高速发展的制造业闻名,但在“世界工厂”身份之外,这里还隐藏着一个庞大、神奇的美食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寻味东莞》共三集,而首播集恰逢端午节前后,而节目中有大量端午节时令美食,想吃桂味荔枝、黄油蟹、林旁粽……端午节,来东莞吧!

  北方“甜粽子”和南方“咸粽子”之争,每年都会在端午节上演。而在《寻味东莞》首播集,节目展示了东莞本地形态万千、味道多样的林旁粽。林旁叶被编织成菜篮、鱼篓等造型,而不同造型有不同寓意:鱼篓状代表风调雨顺;枕头状寓意高枕无忧;菜篮状寓意丰衣足食;笔架状寓意小孩读书聪明上进。天然林旁叶富含与大米相同的芳香成分,因此林旁粽的风味有更加浓郁的稻谷香气。据悉,东莞本地人以往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期间做林旁粽,但到了今天,就连东莞本地年轻人都很少听说“林旁粽”。如果这个端午节,食客在东莞找不到林旁粽,别慌,东莞的裹蒸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裹蒸粽就是典型的南方“咸粽子”:脱皮的绿豆、咸蛋黄、五花腩肉裹满五香粉,然后被代表东莞市的莞草包裹,蒸煮出锅。

  节目组甚至还为观众整理出一份端午节去东莞打卡美食的地图。例如,早餐要去万江街道喝腐皮豆浆。首播集介绍了腐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对广东人而言,腐竹的发音类似“富足”,是个吉祥的兆头。东莞从清朝就开始制作腐竹,手工腐竹作坊达几百家,如今只有片中介绍的森叔等几个人还在手工制作腐竹。腐皮与豆浆一同盛入碗中,被称为“腐皮豆浆”,这是最地道的东莞早餐。白天,要去谢岗镇吃桂味荔枝。这里有着东莞海拔最高的银瓶山,这也是东莞历史最悠久的荔枝林之一。片中还介绍了岭南人吃荔枝的文化——由于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所以,“荔枝是树下的最好吃”,因为新鲜。午餐如何解决?要去位于东莞西南角的虎门吃螃蟹,这个季节可以吃膏蟹。成熟的青蟹,在夏秋之交最美味。现在夏至时节,如果能吃到千里挑一的“蟹中顶流”黄油蟹,那也算不虚此行了。

  与此前《舌尖上的中国》《风味》等纪录片相似,《寻味东莞》也突出了人文性。首播节目呈现的都是东莞普通人对美食的理解。东莞是急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但东莞人从饮食到生活,仍保留着最传统的味道,甚至仪式感。无论是片中呈现的在荔枝林里忙碌的罗卫国,还是守护自己一方田地、用心制作阴菜的卢国华,都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荔枝”“阴菜”的段落,除了可以看到荔枝的开花、生长、成熟、收获,还有农人一家相濡以沫,儿孙合家欢、邻里亲情等东莞当代农村生活场景。制片人李洁认为,“所谓美食,其实不仅仅是食物,还承载着一方水土上人们的家庭观念、生活方式甚至是”。

  《寻味东莞》的首播集不仅呈现了“端午美食”,还介绍了东莞美食与四季关系。可以说,首播集的核心主题就是时间,所谓“时节是淬炼美味的秘诀”。节目在介绍春季时重点提到了艾草,东莞人将它与鸡蛋、鲫鱼搭配,做成清香鲜美的艾草煎蛋、艾草鲫鱼汤;夏季,重点介绍了荔枝、粽子、螃蟹的东莞人打开方式;秋季则是阴菜登场时间;冬季则是腊味。节目在介绍冬季时,提到了广东人的“家庭团聚”观念。莞式腊肠、清蒸腊猪头皮的制作过程都被呈现出来,还有外层富有韧劲,内里油润微甜的“金银润”等,都是东莞人对冬季的礼遇。冬至那天,家人齐聚一堂,享用冬团、萝卜粄、红薯糖水、咸丸组成的“冬四宝”,更是为忙碌一年的东莞人带来的慰藉,这一年便画上句号。

  目前,《寻味东莞》在豆瓣平台还未开分,但目前的短评中,大部分观众给出了五星好评。外地人想到东莞吃新奇又新鲜的美食,本地人则探讨了家常菜背后的文化。

  @想在天上飞:我的天!我大东莞终于有姓名了吗!激动!下次大家可以根据这部纪录片来寻找东莞美食了。

  @PainfulToast:土著第一次看本地的纪录片,和家人盆友远程看首播讨论真的太有意思了!画面真是享受!不过在本地人看来文案和bgm着实夸张了,好多东西没吃过以至于怀疑自己是假东莞人。

  @烧饼:被馋哭了!这真的是一部可以用眼睛吃的纪录片!镜头也很讲究,从宏观到细节,节奏把握得特别好。特别是黄油蟹这一段,口水都要流到屏幕上了,为东莞美食爆灯!

  @王必胜:没想到我们东莞的腊肠、林旁粽也能出现在这样的美食中?!节目拍得太棒了,没想到这些习以为常的美食也有这么多传承和故事。

  6月14日,豆瓣评分高达9.2分的《风味》第二季收官,6月21日,城市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当天,“稻来”纪录片团队的掌舵人陈晓卿发了微博:“这是稻来成立后的第一部作品,历时两年,终于得见观众。今晚九点半,各位请移步广东卫视,腾讯视频、新浪微博同步,我们一起寻味。”美食家蔡澜也转发了微博。

  继四年前的《寻味顺德》之后,岭南风味的新一轮探索之旅正式拉开帷幕:荔枝、腐皮豆浆、林旁粽、黄油蟹、阴菜、腊味、冬四宝……东莞美食全部C位出道!

  过去的二十年来,东莞以高速发展的制造业闻名,但在“世界工厂”身份之外,这里还隐藏着一个庞大、神奇的美食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寻味东莞》共三集,而首播集恰逢端午节前后,而节目中有大量端午节时令美食,想吃桂味荔枝、黄油蟹、林旁粽……端午节,来东莞吧!

  北方“甜粽子”和南方“咸粽子”之争,每年都会在端午节上演。而在《寻味东莞》首播集,节目展示了东莞本地形态万千、味道多样的林旁粽。林旁叶被编织成菜篮、鱼篓等造型,而不同造型有不同寓意:鱼篓状代表风调雨顺;枕头状寓意高枕无忧;菜篮状寓意丰衣足食;笔架状寓意小孩读书聪明上进。天然林旁叶富含与大米相同的芳香成分,因此林旁粽的风味有更加浓郁的稻谷香气。据悉,东莞本地人以往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期间做林旁粽,但到了今天,就连东莞本地年轻人都很少听说“林旁粽”。如果这个端午节,食客在东莞找不到林旁粽,别慌,东莞的裹蒸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裹蒸粽就是典型的南方“咸粽子”:脱皮的绿豆、咸蛋黄、五花腩肉裹满五香粉,然后被代表东莞市的莞草包裹,蒸煮出锅。

  节目组甚至还为观众整理出一份端午节去东莞打卡美食的地图。例如,早餐要去万江街道喝腐皮豆浆。首播集介绍了腐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对广东人而言,腐竹的发音类似“富足”,是个吉祥的兆头。东莞从清朝就开始制作腐竹,手工腐竹作坊达几百家,如今只有片中介绍的森叔等几个人还在手工制作腐竹。腐皮与豆浆一同盛入碗中,被称为“腐皮豆浆”,这是最地道的东莞早餐。白天,要去谢岗镇吃桂味荔枝。这里有着东莞海拔最高的银瓶山,这也是东莞历史最悠久的荔枝林之一。片中还介绍了岭南人吃荔枝的文化——由于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所以,“荔枝是树下的最好吃”,因为新鲜。午餐如何解决?要去位于东莞西南角的虎门吃螃蟹,这个季节可以吃膏蟹。成熟的青蟹,在夏秋之交最美味。现在夏至时节,如果能吃到千里挑一的“蟹中顶流”黄油蟹,那也算不虚此行了。

  与此前《舌尖上的中国》《风味》等纪录片相似,《寻味东莞》也突出了人文性。首播节目呈现的都是东莞普通人对美食的理解。东莞是急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但东莞人从饮食到生活,仍保留着最传统的味道,甚至仪式感。无论是片中呈现的在荔枝林里忙碌的罗卫国,还是守护自己一方田地、用心制作阴菜的卢国华,都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荔枝”“阴菜”的段落,除了可以看到荔枝的开花、生长、成熟、收获,还有农人一家相濡以沫,儿孙合家欢、邻里亲情等东莞当代农村生活场景。制片人李洁认为,“所谓美食,其实不仅仅是食物,还承载着一方水土上人们的家庭观念、生活方式甚至是”。《寻味东莞》的首播集不仅呈现了“端午美食”,还介绍了东莞美食与四季关系。可以说,首播集的核心主题就是时间,所谓“时节是淬炼美味的秘诀”。节目在介绍春季时重点提到了艾草,东莞人将它与鸡蛋、鲫鱼搭配,做成清香鲜美的艾草煎蛋、艾草鲫鱼汤;夏季,重点介绍了荔枝、粽子、螃蟹的东莞人打开方式;秋季则是阴菜登场时间;冬季则是腊味。节目在介绍冬季时,提到了广东人的“家庭团聚”观念。莞式腊肠、清蒸腊猪头皮的制作过程都被呈现出来,还有外层富有韧劲,内里油润微甜的“金银润”等,都是东莞人对冬季的礼遇。冬至那天,家人齐聚一堂,享用冬团、萝卜粄、红薯糖水、咸丸组成的“冬四宝”,更是为忙碌一年的东莞人带来的慰藉,这一年便画上句号。

  目前,《寻味东莞》在豆瓣平台还未开分,但目前的短评中,大部分观众给出了五星好评。外地人想到东莞吃新奇又新鲜的美食,本地人则探讨了家常菜背后的文化。

  @想在天上飞:我的天!我大东莞终于有姓名了吗!激动!下次大家可以根据这部纪录片来寻找东莞美食了。

  @PainfulToast:土著第一次看本地的纪录片,和家人盆友远程看首播讨论真的太有意思了!画面真是享受!不过在本地人看来文案和bgm着实夸张了,好多东西没吃过以至于怀疑自己是假东莞人。@烧饼:被馋哭了!这真的是一部可以用眼睛吃的纪录片!镜头也很讲究,从宏观到细节,节奏把握得特别好。特别是黄油蟹这一段,口水都要流到屏幕上了,为东莞美食爆灯!

  @王必胜:没想到我们东莞的腊肠、林旁粽也能出现在这样的美食中?!节目拍得太棒了,没想到这些习以为常的美食也有这么多传承和故事。欲望情夜

  

关键词:东莞美食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赞助合作: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东莞生活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