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东莞人文历史 > 正文

东莞老宅原来这么潮!年轻人与“老文化”碰撞出火花!

类别:东莞人文历史 日期:2022-3-15 12:58:38 人气: 来源:

  位于莞城的善馀堂,因建筑风格独特且经社会力量修缮和活化而闻名。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石龙的邓氏民居。

  东莞的一群年轻人,通过活化历史建筑、在老宅里策划活动,吸引年轻血液的关注,给老宅带来新活力。“小时候觉得这是不是,

  常常从莞城北正经过,却未曾注意到这块“善馀堂”的牌匾。往里走,通过逼仄的巷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威严神秘的古老建筑。

  善馀堂是莞籍华侨谭云轩的私宅,初建目的是供他的几位儿子落叶归根。清末始建,初落成,随即成为莞城赫赫有名的大宅子。青砖楼房、欧式雕塑、拱形楼门......在当年,这样新潮的西式风格用在民居中尚是罕见。

  作为百年历史“人”,善馀堂曾在侵华战争期间被日寇,也曾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部队......

  由于无人居住,屋子常年受白蚁、雨水浸泡,且年久失修,部分建筑有坍塌。2014年,谭氏后人初叔拆除了部分有坍塌的建筑。

  2014年,东莞理工学院建筑系老师袁艺峰在带队做莞城建筑遗产调研时,发现曾经惊艳的老宅陷入困境,起意修葺,并邀请曾合作过莞城“旧城地摊”等文化保育项目的Cici一起。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回来的Cici与袁艺星期六左眼跳峰一拍即合,便有了“善馀营造”团队。

  由袁艺峰建筑专业的学生、Cici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及善馀堂的后人组成,“善馀营造”属于自发的民间组织,没有任何资助。图源善馀营造

  Cici坦言:“资金不足是最大的困难。但也正好给我们一个提醒:把最有限的资金,放在最危急的修缮部分上。”

  为了筹得资金,团队设计善馀堂系列文创产品,发起众筹,并且持续举办活动引起不同社群关注。最后得到众多支持,筹得不算充足但尚能把项目推动下去的资金。

  在修缮过程中,袁艺峰和他的团队设置了许多细节,其中十分有趣的一处是平屋顶的“透光带”。善馀堂透光带丨图源善馀营造

  “平屋顶痕迹具有很重要的叙事价值,设法是必然所需。另外也需要尝试给传统结构带来更现代化的空间。”袁艺峰说道。

  “每一处细节都蕴藏着我们希望告诉你的故事,等待与你对话。”袁艺峰道。修缮竣工后,便是如何活化的问题。

  除了组织上百场老城导赏活动外,“善馀营造”团队还在老屋常设善馀历史展览,举办沙龙、上瑜伽课、逢年过节的民俗活动等。

  活动吸引了不少与“善馀营造”相符的青年社会人士、学生。英文编辑Tracy和东莞理工学院学生黎玉婷就因为偶然的机遇,从导赏员开始接触,如今成为了团队的核心。图源善馀营造

  “印象最深刻的是与邓氏民居合作的一场活动——两座老建筑的百年对话。”以历史建筑的修缮案例为切入点,对历史建筑修缮、文化保育进行经验反思和总结。

  活动结束后,Tracy才意识到:“在历史建筑活化、文化保育这条上我们只是迈了一小步,离理想中想做的还有很远的。”

  历史建筑活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那么最理想的善馀堂活化目标是什么?黎玉婷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大家在天井踢毽子,重温老屋以前的美好时刻,同样的地点在不同时间做着同样事情,像穿越时空一样,老宅还有人气,这大概是“活化”的理想状态。“如果我买彩票中了五百万,我一定用这笔钱来古宅。”

  如果不是朋友带着找,这座深藏在石龙中山老街中的古宅很难被发现。位于石龙镇中山东面街一巷4号,不知在窄巷子里拐了多久,我才走到这座老宅门前。推开厚重的木门,大宅的豪门风光尽收眼底。当年高价的红砂岩石块被作为地基和天井的地面,窗户的彩色玻璃摆脱了普通民居的俗气和沉闷......

  这座老宅于上世纪20年代由邓氏华侨出资建成,典型的东莞传统广府民居三间两廊平面布局,融入大量清末时期的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呈现浓郁的合璧风格。如此保存完整,结构风格极具特色的百年老宅,在石龙已不多见。因其历史、建筑艺术价值之高,邓氏民居于2011年4月入选东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与莞城善馀堂一样,邓氏民居经历数十载风雨飘摇,由于长期缺乏,建筑存在部分屋面坍塌、渗水、白蚁等严重问题。

  “在一间你自己很爱惜的屋子里,小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大,一点小雨可能也会把屋子搞得越来越湿。所以一个老建筑真的很难。”胡凤萍说道。古宅的历史价值和存在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它本身,还体现在它里面发生的故事,承载的珍贵记忆带给人的力量以及传递给人的。

  胡凤萍在邓氏民居生活了二十六年,小时候最喜欢在古宅玩,“在天台捉迷藏时,钻来钻去很是过瘾。”

  2007年正月,邓氏后人邓立文先生便想祖屋,几经周折,在2014年11月,得到“有望修缮”的消息。经专家对建筑进行详细勘察、测绘,在2016年,石龙镇出资修复。修复的过程中,胡凤萍每个周末都要去看施工进展,每一个细节她都想了解。

  2017年5月,在石龙镇和邓氏后人的共同努力下,工程验收,邓氏民居完成了第一次修复。后来又几经修缮,“百年豪宅”的神秘风貌才一点点在人们眼前揭开。

  作为邓氏民居的主理人,胡凤萍直言祖屋能被用作宣传和推广是一件好事。对祖屋来说,有人气就意味着老建筑不易因荒废而受损,也能有更多人欣赏到古宅的可贵之处。

  古宅修缮好之后,胡凤萍开始在里面举办自己的摄影展。除此之外,还有与社区机构、工作室等展开合作,其中一个便是有光实验室。

  “看到一群同道中人在东莞做文化保育,我觉得我也可以回石龙做同样的事情。”有光实验室创始人万绮雯说道。图源胡凤萍

  2017年年底,在纪念石龙北堤整治的《不提再见》系列文化活动中,为了引发大家对石龙历史文化的关注,有光实验室把其中一场活动放在邓氏民居。图源胡凤萍

  “在老建筑举办新颖接地气的活动,可以吸引年轻人群的关注和参与,为空间注入新活力。” 万绮雯说道。“邓氏民居讲古”活动结束后反响很好,让有光实验室有信心筹划后续的邓氏民居每月日。图源有光实验室

  在之后的一年里,有光实验室在邓氏民居开了多场主题活动。“张国荣与‘我’的故事”“石龙老宅变身一日酒吧和一日首饰店”等等,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观赏老宅。

  除了有光实验室以外,展能驻中山东的社工团队也为邓氏民居“添色”不少。他们站在社会组织的视角,开展“石龙非遗”研学线,将百年民居设为其中一个站点,暑假期间吸引了许多亲子家庭过来打卡,为邓氏民居更添了几分童趣。

  “现在的年轻一代对以前的生活形态,石龙老城区以及石龙的历史很是疏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仅仅口头上的是很枯燥的,有邓氏民居这个实体空间在这里,兴致会更高一些。”万绮雯说道。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在国家层面的大下,历史文化本身就常值得去保留和推广的事情。

  而这群在东莞活化历史建筑的年轻人,欣赏到了两座古宅的可贵之处。善馀堂丨图源善馀营造邓氏民居丨图源胡凤萍

  对个人来说,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参观者,真正参与进去后,这两座历史建筑所传递的思想也会在无形中对个人进行思维和行为上的审视:我们需要关注这些文化遗产。

  在文章结尾,我们将一个小讨论:听起来很宏大的“历史建筑保育”,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怎么参与进去?

  听起来很宏大,但有时候一个行为就能参与进来。比如带你的后辈、朋友来逛,跟他们讲讲这里的历史。

  

关键词:东莞人文历史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赞助合作: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东莞生活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