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东莞风俗 > 正文

95岁老人把“百岁牌”做成了东莞的瑰宝

类别:东莞风俗 日期:2023-12-22 15:07:28 人气: 来源:

  再复杂的图案都没有现成版本,全凭婆婆即兴构想,没有一件是重样,“百岁”制作技艺入选东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莞风俗,孩子出生百天,父母要为孩子做“百日”庆典,预祝孩子年高百岁,因此称百日为“百岁”。这天,外婆需送外孙口水肩牌、背带、围裙、被子等百岁牌。“百岁”制作技艺被称为东莞民间手工技艺的瑰宝,但如今东莞会做百岁牌的人已经非常少了,中堂镇95岁的胡葵婆婆便是这为数不多的制作艺人中的一位。

  1月28日早上9时左右,虽然天气寒冷,但住在中堂镇潢涌村南堤七街的胡婆婆就已经坐在缝纫机前,她正在赶制一个小围裙,这是她为刚刚出生的一名曾孙赶制的,是百岁牌中的一件物品。

  胡婆婆虽然90多岁了,但耳聪目明,说起百岁牌如数家珍:“一套百岁牌共有六件,寓意福禄双全,包括口水肩牌、背带、围裙、帽子、被子,口水肩牌两件其余各一件,总共六件。”老人家从十多岁就开始跟随母亲制作百岁牌,到如今已经做了近八十年。当记者惊叹于老人家的眼力时,胡婆婆的儿媳庾美莲告诉记者,婆婆的眼睛其实做过5次白内障手术,第五次手术做得最好,至今已经有十年了。除了能麻利地做百岁牌之外,老人家的生活起居也基本不用人照顾,完全自理。

  当被问及这些年究竟送出去多少“百岁牌”,胡婆婆满脸笑意。记者从老人口中得知,老人家如今已是四世同堂,为自家的孙辈和曾孙辈就已经缝制了50多套“百岁牌”,最大的曾孙如今已经在读大学了。由于自己乐于制作“百岁牌”,后来只要是家族中或老家村子里每有小生命降生,她就会送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背带等,给子孙后代送上最贴心的祝福。

  庾美莲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胡婆婆至少为300多个小孩做过“百岁牌”,“现在找婆婆做百岁牌的人很多,但因为年纪大了,她现在也不会随便答应了,因为制作一套百岁牌很要花费一番功夫,工作量很大。”

  胡婆婆拿出刚刚做好的一个背带,精美的八瓣花图案由细小的碎布缝制而成,居正中从中间往外均匀延伸,上下左右都是对称的,工艺非常复杂。“做这个好费脑。”胡婆婆对记者说,最难的环节就是裁剪,因为要先在脑子里面想好图案,然后再按想好的图案把不同的布裁成所需要的形状,哪块布放哪儿,旁边配什么颜色的布都是有讲究的,例如蓝色旁边就不能放蓝色的,这样就不好看。最后的工序便是将裁剪好的布头按想好的图案进行缝制。这道工序胡婆婆会借助缝纫车来完成,老人如今使用的仍是脚踩式的缝纫车。

  老人家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初她就托人买了第一台缝纫车,“当时托人才能买到,花了80多元”。

  有了缝纫车后,老人家做百岁牌的效率大大提高,在完全用针线手工缝制的年代,做一套百岁牌差不多要半年时间,用了缝纫车之后差不多三个月可以做好一套。

  “再复杂的图案都没有现成版本,全凭婆婆即兴构想,所以数百套百岁牌中没有一件是重样的,但这些图案又是各有寓意的。”庾美莲对记者说。

  由于懂得针线活的人越来越少,胡婆婆用传统手法制作的百岁牌就愈发显得弥足珍贵了,因此每一个收到这份礼物的人总是感到分外的惊喜和。

  “有一次送了儿子邻居一套,邻居用背带背着小孩子出去吃饭时被一个外国朋友看到,外国朋友连说好看。”胡婆婆对记者说,邻居还说,外国友人一再打听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样的背带,邻居只得告知哪里都买不到。因为胡婆婆的百岁牌只送不卖,从不收钱。

  庾美莲告诉记者,也有很多人想出钱买婆婆做的百岁牌,但老人家很固执,不收钱。那些得到胡婆婆百岁牌的友人们,都会买些鸡、鸭、肉之类的物品送给婆婆表示感激之情。对于这些回赠,胡婆婆很多时候也盛情难却。

  有时候,友人们也会将一些布头送给婆婆,这个是胡婆婆比较喜欢的。因为百岁牌中的一些物件如被子等都是“百衲”,旧时所用的布料都是从百家募集,也是祈求百家神灵庇佑之意。但现在自己买布做衣服的家庭已经非常少,为了满足胡婆婆制作百岁牌的需求,儿女们也常会到附近的制衣厂收集一些零碎布头回来给老人。

  据记者了解,“百岁”制作技艺在2007年入选东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胡葵婆婆获评第一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百岁”制作技艺入选非遗名录其实还有个小故事。

  2006年,国家非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炳安来东莞指导工作,晚餐安排在胡葵婆婆儿子黎平开的花园粥城,这家店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每一个包间都以东莞的一项民俗活动命名,包间内部的墙上,装裱着关于此项民俗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犹如一间民俗博物馆。乌炳安走进这家店,瞪大眼睛望了半天,最后说,这家餐饮店老板有意思。经过朋友一番介绍后,黎平和乌炳安一见如故。在乌炳安为店里留下墨宝后,黎平也以礼相赠。他赠送给乌炳安的礼物正是其母亲制作的百岁牌。乌炳安手捧装裱得如同精美工艺品一样的“百岁牌”,惊喜不已,赞不绝口。他当场就说,这个传统用品的制作,可以申报非遗名录。一年之后,“百岁”制作技艺就成了非遗名录的。

  因为工艺太过繁琐,愿意学做“百岁牌”的人不多。“好多年前我就想教我的大儿媳做,但是她对这个没有兴趣。”胡婆婆对记者说,现在跟着自己学做百岁牌的是孙媳妇,已经跟着她学做了十多年,她很有兴趣,但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不过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来学。

  东莞风俗,孩子出生百天,父母要为孩子做“百日”庆典,预祝孩子年高百岁,因此称百日为“百岁”。这天,外婆需送外孙口水肩牌、背带、围裙、被子等百岁牌。“百岁”制作技艺被称为东莞民间手工技艺的瑰宝,但如今东莞会做百岁牌的人已经非常少了,中堂镇95岁的胡葵婆婆便是这为数不多的制作艺人中的一位。

  1月28日早上9时左右,虽然天气寒冷,但住在中堂镇潢涌村南堤七街的胡婆婆就已经坐在缝纫机前,她正在赶制一个小围裙,这是她为刚刚出生的一名曾孙赶制的,是百岁牌中的一件物品。

  胡婆婆虽然90多岁了,但耳聪目明,说起百岁牌如数家珍:“一套百岁牌共有六件,寓意福禄双全,包括口水肩牌、背带、围裙、帽子、被子,口水肩牌两件其余各一件,总共六件。”老人家从十多岁就开始跟随母亲制作百岁牌,到如今已经做了近八十年。当记者惊叹于老人家的眼力时,胡婆婆的儿媳庾美莲告诉记者,婆婆的眼睛其实做过5次白内障手术,第五次手术做得最好,至今已经有十年了。除了能麻利地做百岁牌之外,老人家的生活起居也基本不用人照顾,完全自理。

  当被问及这些年究竟送出去多少“百岁牌”,胡婆婆满脸笑意。记者从老人口中得知,老人家如今已是四世同堂,为自家的孙辈和曾孙辈就已经缝制了50多套“百岁牌”,最大的曾孙如今已经在读大学了。由于自己乐于制作“百岁牌”,后来只要是家族中或老家村子里每有小生命降生,她就会送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背带等,给子孙后代送上最贴心的祝福。

  庾美莲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胡婆婆至少为300多个小孩做过“百岁牌”,“现在找婆婆做百岁牌的人很多,但因为年纪大了,她现在也不会随便答应了,因为制作一套百岁牌很要花费一番功夫,工作量很大。”

  胡婆婆拿出刚刚做好的一个背带,精美的八瓣花图案由细小的碎布缝制而成,居正中从中间往外均匀延伸,上下左右都是对称的,工艺非常复杂。“做这个好费脑。”胡婆婆对记者说,最难的环节就是裁剪,因为要先在脑子里面想好图案,然后再按想好的图案把不同的布裁成所需要的形状,哪块布放哪儿,旁边配什么颜色的布都是有讲究的,例如蓝色旁边就不能放蓝色的,这样就不好看。最后的工序便是将裁剪好的布头按想好的图案进行缝制。这道工序胡婆婆会借助缝纫车来完成,老人如今使用的仍是脚踩式的缝纫车。老人家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初她就托人买了第一台缝纫车,“当时托人才能买到,花了80多元”。

  有了缝纫车后,老人家做百岁牌的效率大大提高,在完全用针线手工缝制的年代,做一套百岁牌差不多要半年时间,用了缝纫车之后差不多三个月可以做好一套。

  “再复杂的图案都没有现成版本,全凭婆婆即兴构想,所以数百套百岁牌中没有一件是重样的,但这些图案又是各有寓意的。”庾美莲对记者说。

  由于懂得针线活的人越来越少,胡婆婆用传统手法制作的百岁牌就愈发显得弥足珍贵了,因此每一个收到这份礼物的人总是感到分外的惊喜和。“有一次送了儿子邻居一套,邻居用背带背着小孩子出去吃饭时被一个外国朋友看到,外国朋友连说好看。”胡婆婆对记者说,邻居还说,外国友人一再打听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样的背带,邻居只得告知哪里都买不到。因为胡婆婆的百岁牌只送不卖,从不收钱。

  庾美莲告诉记者,也有很多人想出钱买婆婆做的百岁牌,但老人家很固执,藤素真假辨識不收钱。那些得到胡婆婆百岁牌的友人们,都会买些鸡、鸭、肉之类的物品送给婆婆表示感激之情。对于这些回赠,胡婆婆很多时候也盛情难却。

  有时候,友人们也会将一些布头送给婆婆,这个是胡婆婆比较喜欢的。因为百岁牌中的一些物件如被子等都是“百衲”,旧时所用的布料都是从百家募集,也是祈求百家神灵庇佑之意。但现在自己买布做衣服的家庭已经非常少,为了满足胡婆婆制作百岁牌的需求,儿女们也常会到附近的制衣厂收集一些零碎布头回来给老人。

  据记者了解,“百岁”制作技艺在2007年入选东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胡葵婆婆获评第一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百岁”制作技艺入选非遗名录其实还有个小故事。

  2006年,国家非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炳安来东莞指导工作,晚餐安排在胡葵婆婆儿子黎平开的花园粥城,这家店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每一个包间都以东莞的一项民俗活动命名,包间内部的墙上,装裱着关于此项民俗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犹如一间民俗博物馆。乌炳安走进这家店,瞪大眼睛望了半天,最后说,这家餐饮店老板有意思。经过朋友一番介绍后,黎平和乌炳安一见如故。在乌炳安为店里留下墨宝后,黎平也以礼相赠。他赠送给乌炳安的礼物正是其母亲制作的百岁牌。乌炳安手捧装裱得如同精美工艺品一样的“百岁牌”,惊喜不已,赞不绝口。他当场就说,这个传统用品的制作,可以申报非遗名录。一年之后,“百岁”制作技艺就成了非遗名录的。

  因为工艺太过繁琐,愿意学做“百岁牌”的人不多。“好多年前我就想教我的大儿媳做,但是她对这个没有兴趣。”胡婆婆对记者说,现在跟着自己学做百岁牌的是孙媳妇,已经跟着她学做了十多年,她很有兴趣,但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不过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来学。

关键词:东莞风俗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赞助合作: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东莞生活网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